記者從浙江省地質勘查局近日召開的2018年工作會議上獲悉,過去的5年,該局緊緊圍繞抓改革、促轉型,調結構、穩增長,防風險、提質量,強作風、促和諧這一主線,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把地勘工作融入到全省大發展環境中,積極推進地勘產業轉型升級,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一批礦產資源戰略儲備;為城市建設和交通、電力、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可靠的基礎地質資料;為國土整治、環境保護、除險安居3年行動等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地質科學技術支撐,開創了地勘事業轉型發展的新局面。
綜合實力穩步提升。全局總利潤年均遞增4.9%以上;國有凈資產年均增長11.6%以上;上繳稅金年均增長6.9%以上。2017年,全局總收入突破80億元,總利潤達到3.9億多元,生產增加值達到22億多元,全年新簽合同總額92億多元,同比增長26.7%。
找礦成果持續提升。提交可供勘查開發的礦產地30余處,發現有良好找礦前景的礦產地20余處和一批新的地熱勘查開發基地。其中浙江慶元荷地大型稀土礦獲省委主要領導批示肯定,安吉蒲蘆塢螢石礦獲評全國十大地質找礦成果。
服務領域逐步提升。主動對接“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和浙江省“八大萬億”產業,構建大地質格局,積極開展城市地質、農業地質、海洋地質、災害地質、旅游地質和地質遺跡保護等工作,做優地勘延伸產業、做好民生地質公益事業。2017年在參與地方政府地質災害防治中,累計排查隱患點2728個,勘查設計675個,工程治理59個。承擔了全省近50個縣(市、區)“711”土地質量地質調查項目,并在海綿城市、地下管廊和人防工程等領域實現新突破。“浙江地勘”的品牌影響力進一步擴大。
科技創新有效提升。先后與16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企業集團和政府及有關部門建立戰略合作關系,組建國土資源部黏土礦物重點實驗室、中國地大浙江研究院、專家院士和博士后工作站、大師工作室等孵化基地,培育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和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各1家。實施科研項目100余項,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項,榮獲省部級及以上各類科技獎48項以及一批國家專利、工法,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省級工法。
隊伍素質全面提升。落實“1226”人才工程,全局高級及以上職稱1200多人,中級職稱1600人,各類注冊師近千人(次);成功引進“省千人計劃”人才1名,2人分別入選國土資源部科技領軍人才和杰出青年科技人才,3人分別獲評省勘察大師和全國能源化工系統大國工匠,4人入選省151人才工程培養對象。
改革力度有序提升。按照事企分開、管辦分離要求有序推進局屬事業單位內部事企分體運行,系統內組建首家集團公司并運營良好。積極推行人才新政,經省編辦批準組建浙江海洋地質調查大隊,海勘服務基地已在浙江舟山基本建成。首家核工業井巷建設集團集團化升級優勢顯現,發展后勁較足,2017年累計簽訂合同48個,合同金額達10億多元。
生產環境規范提升。以健全制度、創新管理為抓手,大力加強安全生產規范化、精細化、標準化建設,安全監管、技術支撐、技能培訓、應急救援和信息化等體系建設,安全生產工作各項任務順利實施,生產環境明顯改善,職工安全素養和意識大大增強,事故防范能力大大提高,質量與安全生產管理水平逐年提升,近5年全局系統無發生重大安全事故。
黨建基礎創新提升。地勘黨建“五五工程”扎實有效,在局系統全面開展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廉潔型、效益(能)型“五型”黨組織創建活動,目前全局已創建示范黨支部27個。黨風廉政建設“兩個責任”全面落實,深入推進黨建帶團建工建活動,黨建工作基礎進一步夯實。
和諧地勘不斷提升。建立并堅持“八聯系”工作制度,持續為基層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幫助基層辦實事近100件。扶貧幫困、選樹最美典型、志愿者服務等活動影響力不斷擴大。局系統2個單位榮獲“全國文明單位”稱號;2個單位分別榮獲“全國職工職業道德建設先進單位”“全國模范職工之家”和“全國工人先鋒號”稱號;14個單位分別獲得省級文明單位、工人先鋒號、青年文明號和五一勞動獎狀等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