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2018年第十五屆中國國際核工業展覽會在京開幕。記者從展會上獲悉,自2014年8月22日總體技術方案通過國家能源局和國家核安全局聯合組織的專家評審至今,“華龍一號”的產業化駛出“加速度”,僅用3年半左右的時間就初步實現了規模化建設。
“華龍一號”是中國自主創新、擁有完整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由中核集團和中廣核集團在總結我國30余年核電科研、設計、制造、建設和運行經驗的基礎上,根據福島核事故經驗反饋以及我國和全球最新安全要求,研發的先進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技術。
“華龍一號”采用177個燃料組件的反應堆堆芯、多重冗余的安全系統、單堆布置、雙層安全殼,全面平衡貫徹了“縱深防御”的設計原則,設置了完善的嚴重事故預防和緩解措施。單臺機組的年發電量達90億度,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00萬噸,相當于增加了3萬公頃的植樹造林面積。在2014年8月22日的評審中,“華龍一號”獲得了評審專家高度評價,稱其“成熟性、安全性和經濟性滿足三代核電技術要求,設計技術、設備制造和運行維護技術等領域的核心技術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是目前國內可以自主出口的核電機型,建議盡快啟動示范工程?!?/p>
2015年5月7日,“華龍一號”首堆示范工程在福清核電站5號機組正式開工建設。隨后,“華龍一號”的產業化進入加速期。截至目前,國內外已形成6臺在建規模,有2臺有望在近期開工;國外形成2臺在建規模,還有3臺簽訂了合同。
本屆中國國際核工業展覽會由中國核學會主辦,貫徹“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以“創新·合作:核能助力美好生活”為主題,共吸引了200余家國內外知名企業參展,來自50個國家的上萬余名領導專家參觀、洽談、交流。